不毛偶抛荒,夫里布谁责
出处:《留坝道中见桑》
清 · 罗绕典
古称桑者闲,树依五亩宅。
矧兹阻岩疆,鼠壤无间隙。
不毛偶抛荒,夫里布谁责。
王政首躬桑,雍岐有遗泽。
奈何蚕织休,颓俗尚难革。
近闻贤使君,劝种加详覈。
除害拟拔茶,兴利求衣帛。
沃若藉人工,森然疏地脉。
想见春风和,绿阴遍阡陌。
鸣鸠故故啼,桑女交催迫。
叶坠行篮轻,枝攀罗袖窄。
入簇蚕堆红,剪纸蛾飞白。
茧成大如瓮,丝牵络盈尺。
茅屋竹篱间,纬车声络绎。
窃比《葛覃》诗,浣濯服无斁。
嗟我走风尘,碌碌惭逢掖。
愿作广大裘,难集千狐腋。
何日效棉薄,经纬手亲擘。
裁法絮以仁,体和情悦怿。
共庆春台登,庶免祁寒厄。
怪他诸葛公,成都私八百。
矧兹阻岩疆,鼠壤无间隙。
不毛偶抛荒,夫里布谁责。
王政首躬桑,雍岐有遗泽。
奈何蚕织休,颓俗尚难革。
近闻贤使君,劝种加详覈。
除害拟拔茶,兴利求衣帛。
沃若藉人工,森然疏地脉。
想见春风和,绿阴遍阡陌。
鸣鸠故故啼,桑女交催迫。
叶坠行篮轻,枝攀罗袖窄。
入簇蚕堆红,剪纸蛾飞白。
茧成大如瓮,丝牵络盈尺。
茅屋竹篱间,纬车声络绎。
窃比《葛覃》诗,浣濯服无斁。
嗟我走风尘,碌碌惭逢掖。
愿作广大裘,难集千狐腋。
何日效棉薄,经纬手亲擘。
裁法絮以仁,体和情悦怿。
共庆春台登,庶免祁寒厄。
怪他诸葛公,成都私八百。
鉴赏
这首清代罗绕典的《留坝道中见桑》描绘了乡村田园生活中的桑蚕景象。诗人以桑树起笔,赞美了桑树在古代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五亩宅旁的桑树象征着勤劳与丰饶。接着,他感叹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桑树生长不易,但即使如此,人们仍尽力种植,体现了王政的教化和传统美德。
诗中提到贤能的使君倡导种植并严格核查,旨在消除害虫,振兴蚕业,期望通过人力改善桑树生长环境,最终看到桑树茂盛,春风吹拂下的桑田生机勃勃。妇女们忙碌采桑,纺织之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幅繁忙而和谐的画面。
诗人将自己比作《葛覃》诗中的角色,表达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自谦为奔波于世事的忙碌之人,希望能亲手参与纺织,以仁爱之心编织衣物,温暖他人。他期待春天的到来,能让大家免受严寒之苦,并借此机会感叹诸葛亮在成都的丰功伟绩。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桑蚕生产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以及诗人对于回归自然、亲力亲为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