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全文

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

出处:《观永叔五代史
宋 · 刘敞
大均运元和,万物分一气。
相杂以成文,自然故为贵。
道衰三王末,议出百家沸。
仲尼日月也,薄日为之既。
春秋曰笔削,天地复经纬。
大法初粲然,乱臣以为畏。
微言迨秦汉,变雅从晋魏。
逐末竞锥刀,浇淳玩花卉。
安知作述本,庸识文章意。
中间马与班,二子称彷佛。
犹云崇货力,尚或排刚毅。
才难乃其然,可以长歔欷。
退之不为史,于道其犹未。
胡为体明哲,曾是回怨诽。
国典竟芜杂,唐风亦隐厞。
陵夷九易姓,祸乱森如猬。
儒术骇中绝,斯民迟攸塈。
纷纭混朱紫,清浊谁泾渭。
龙飞真人出,虎变斯文蔚。
天意晚有属,先生拔乎汇。
是非原正始,简古斥辞费。
哀善伤获麟,疾邪记有蜚。
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
何必藏名山,端如避罗罻。
曰余仰炉治,有意自勍剕。
踵门投耒耜,假荫亲蔽芾。
所望窥册府,无宁辱赒饩。
狂者实进取,日中固必熭。
饮河虽非量,满腹尚自慰。
演孔幸受经,居斋窃忘味。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题为《观永叔五代史》,是对欧阳修《新五代史》的评述。诗中探讨了历史撰述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时所面临的挑战。

首句“大均运元和,万物分一气”开篇即以宇宙观引入,暗示历史如同自然界的运行,有着内在的秩序与规律。接着,“相杂以成文,自然故为贵”强调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但正是这种多样性的交织,构成了历史的丰富性与价值。

“道衰三王末,议出百家沸”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思想纷争,指出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各种观点与学说开始涌现。接下来,“仲尼日月也,薄日为之既”将孔子比作日月,象征着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春秋曰笔削,天地复经纬”引用《春秋》的编纂方法,比喻历史书写如同天地间的规则与秩序,强调历史记录的严谨与公正。随后,“大法初粲然,乱臣以为畏”指出历史记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乱世中的权臣对此感到畏惧。

“微言迨秦汉,变雅从晋魏”反映了历史记录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从细微之处揭示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接下来,“逐末竞锥刀,浇淳玩花卉”批判了后世学者过于追求表面的技巧与形式,而忽视了历史的本质与深度。

“安知作述本,庸识文章意”表达了对历史记录真实意图的追问,强调了理解历史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重要性。接着,“中间马与班,二子称彷佛”提到司马迁与班固两位历史学家,赞美他们对历史记录的贡献。

“犹云崇货力,尚或排刚毅”批评了后世历史记录中对物质力量的过分推崇,以及对刚毅品质的忽视。接下来,“才难乃其然,可以长歔欷”感叹历史记录者的困难与挑战,表达了对他们工作的敬意。

“退之不为史,于道其犹未”提到韩愈没有撰写历史,认为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未能完全理解历史之道。接下来,“胡为体明哲,曾是回怨诽”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如何平衡智慧与情感的思考。

“国典竟芜杂,唐风亦隐厞”指出历史记录在某些时期变得混乱,唐风的某些特质也逐渐消失。接下来,“陵夷九易姓,祸乱森如猬”描绘了历史上的多次更迭与动荡,比喻为众多的刺猬,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复杂与残酷。

“儒术骇中绝,斯民迟攸塈”表达了对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中断与恢复的担忧,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注。接下来,“纷纭混朱紫,清浊谁泾渭”比喻历史记录中的真伪难辨,强调了辨别历史真相的难度。

“龙飞真人出,虎变斯文蔚”预示着新的历史记录者出现,他们的出现使得历史记录焕发出新的光彩。接下来,“天意晚有属,先生拔乎汇”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才能与使命的认可,认为他们能够引领历史记录的发展。

“是非原正始,简古斥辞费”强调了历史记录应基于原始资料,反对过度修饰与解释。接下来,“哀善伤获麟,疾邪记有蜚”引用《左传》中的故事,表达了对善恶的评判与历史记录的公正性。

“处心必至公,拨乱岂多讳”强调了历史记录者应秉持公正之心,敢于揭露历史的真相。接下来,“何必藏名山,端如避罗罻”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不应隐藏自己的观点,而应勇于表达。

“曰余仰炉冶,有意自勍劂”表明了历史记录者对自己工作的自豪与决心。接下来,“踵门投耒耜,假荫亲蔽芾”描绘了历史记录者深入民间,收集资料的情景。

“所望窥册府,无宁辱赒饩”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希望深入研究历史文献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狂者实进取,日中固必熭”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追求真理的决心。接下来,“饮河虽非量,满腹尚自慰”比喻历史记录者即使面对巨大的知识海洋,也能感到满足与安慰。

“演孔幸受经,居斋窃忘味”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学习儒家经典、沉浸在学术研究中的喜悦与专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记录的反思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录者崇高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