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书来北阙,有意在东周
出处:《宫使待制舍人赵公挽诗 其二》
宋 · 李弥逊
曲突深时虑,长裾鄙世流。
无书来北阙,有意在东周。
旷远嵇中散,疏慵马少游。
长松想风表,千古閟山丘。
无书来北阙,有意在东周。
旷远嵇中散,疏慵马少游。
长松想风表,千古閟山丘。
注释
曲突:比喻深思熟虑。鄙世流:看不起世俗的人。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东周:指古代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嵇中散:嵇康,字中散,以旷达不拘礼法著称。
马少游:马援,字少游,以清闲懒散著称。
风表:风采风度。
閟:隐藏,封闭。
翻译
在深深的曲巷中时常忧虑,长袍之人看不起世俗潮流。没有书信从皇宫传来,内心却向往着东周的风雅。
遥想那旷达的嵇康,懒散如马少游。
想象着长松之下,风度流传千秋,被山丘所守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外地的孤独与怀念之情。"曲突深时虑,长裾鄙世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环境的担忧,以及他自身所处社会地位的低微。"无书来北阙,有意在东周"则显示出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消息,却只能寄托于对东周故土的向往。
"旷远嵇中散,疏慵马少游"中的"旷远"形容时间的悠长,而"嵇中散"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闲适。"疏慵"一词用来形容行走的不紧不慢,而"马少游"则是说诗人偶尔骑马出游,但心境并不轻松。
最后两句"长松想风表,千古閟山丘"中,"长松"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永恒,而"想风表"则可能指的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千古閟山丘"则是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山丘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如信息不畅通、官员的孤立无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