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骎骎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出处:《思家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世道骎骎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注释
骎骎:形容世道变迁迅速。咍:嘲笑,这里指世道变化快得让人觉得好笑。
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含的木条,以防止说话,象征沉默。
品题:评价和讨论。
门人叛:学生背叛师门。
议论方公:各方观点激烈。
敌国来:比喻观点对立如同敌对国家。
瓦砾:碎砖烂石。
珠玉价:极高的价值。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栋梁材:建造房屋的上等木材。
渊明:陶渊明。
归去:归隐。
庐山下:庐山脚下。
黄花酒:菊花酿的酒。
翻译
世道变化快速得令人发笑,多年我已经像含着枚一样沉默。评价和争论已经确定,学生却背叛了师门,各方观点针锋相对如同敌对国家。
即使瓦砾也敢期望有珠宝的价格,谁能提供茅屋所需的栋梁之材呢?
陶渊明归隐庐山之下,却没有减少他对菊花美酒的喜爱。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思家五首(其三)》。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
"世道骎骎似可咍,多年吾已似衔枚。" 这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世道变化无常,个人命运也如同悬挂在口中的药丸,不得自由。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自己已经历经沧桑。
"品题已定门人叛,议论方公敌国来。"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外界变局的无奈。品题可能指的是朝廷选拔官的考试制度,而门人叛则是指家族内部的不忠;议论方公,可能暗示着政治上的争斗,而敌国来则显示出国家面临的威胁。
"瓦砾敢侔珠玉价,茅茨谁办栋梁材。" 这两句诗人自比为卑微之物,感慨于自己无法承担重任,只能像瓦砾一样被弃置一旁,而不能成为珍贵的珠玉。
"渊明归去庐山下,未少黄花酒一杯。" 这两句诗人借用古代隐逸陶渊明归隐庐山之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未尝”应为“未少”,意为并不过多地品尝黄花(菊花)酒,即是说即便是在归隐之后,也难以忘怀世间的饮酒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到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再到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