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出处:《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唐 · 詹琲
谁言悦口是甘肥,独酌鹅儿啖翠微。
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煖甚紫罗衣。
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煖甚紫罗衣。
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
注释
悦口:指美味的食物。鹅儿:可能指美酒或山色。
蝇利:形容微小的利益。
羊裘:羊皮袄,代指朴素的衣物。
击壤:古代农夫游戏,象征太平盛世。
凤山:可能指吉祥之地。
翻译
谁说美味只在肥腻中,独自饮酒品味山色翠绿。蝇头小利比不上青纸扇,羊皮袄比紫色华服更暖和。
心随疲倦的鸟儿渴望安息,目光追随着远飞的大雁。
在太平盛世,人们击壤欢歌,凤山深处仿佛因此而生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的田野里饮酒独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开篇便以“谁言悦口是甘肥”引出主旨,表明诗人对于美食并无贪恋之心,而是更偏爱于独自品酌,啖食简单的鹅肉,品味清淡的菜肴。
接着,“蝇利薄于青纸扇,羊裘煖甚紫罗衣”两句描写了秋日午后的景象,微风轻拂,诗人持青纸扇以驱散汗水,同时穿着羊裘和紫罗衣取暖。这里的蝇利(细风)和薄寒,以及羊裘和紫罗衣的温暖,都生动地传达了秋季的气候特点。
“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向往。夕阳西下,鸟儿归巢,诗人的心也跟着这些疲惫的鸟儿一起寻找休息之地,而目光则随着远去的大雁展望,寄托着诗人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则透露出诗人的政治态度。击壤(打土),在这里可能是指农事或田园生活,而“太平朝野客”则暗示了一个理想中的和平时代。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归隐于凤山深处,那里生辉,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和平时世的向往以及个人隐逸生活的嚮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