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全文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

出处:《示众法语 其一
宋 · 释印肃
矿去金存百鍊周,自从索价没人酬。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
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
忽然风捲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示众法语》其一。诗中以炼金为喻,表达佛法修炼的过程。"矿去金存百鍊周",意指经过重重磨砺,去除杂质,留下真金,象征修行者经过艰难修行,去除妄念杂质,保留纯净的佛性。"自从索价没人酬",则暗示佛法高深,世人难以理解或付诸实践。

接下来的"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进一步阐述佛法超越世俗的声色之欲,诗人自比为沩山的耕牛,默默耕耘,不求回报,体现了禅修者的低调和奉献精神。"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形象地描绘了禅者的超脱状态,身心自由,不受束缚。

最后两句"忽然风捲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以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象,寓言修行者达到无我境界,如风卷云散般不留痕迹,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体悟到这种至高的境界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期待。整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的内观与实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