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多伏虎,见我奋迅鬣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一四四》
唐 · 寒山
夕阳赫西山,草木光晔晔。
复有朦胧处,松萝相连接。
此中多伏虎,见我奋迅鬣。
手中无寸刃,争不惧慑慑。
复有朦胧处,松萝相连接。
此中多伏虎,见我奋迅鬣。
手中无寸刃,争不惧慑慑。
注释
夕阳:落日的余晖。赫:鲜明、醒目。
西山:西方的山峰。
草木:指代周围的植物。
光晔晔:形容光芒四射。
朦胧:模糊不清。
松萝:松树和藤萝。
连接:互相缠绕。
伏虎:隐藏的老虎。
奋迅:快速地抖动。
鬣:兽类颈上的长毛,此处指虎的鬃毛。
寸刃:任何武器。
争:怎能。
惧慑慑:恐惧战栗的样子。
翻译
夕阳染红了西山,草木闪烁着光芒。还有些朦胧的地方,松树和藤萝交织在一起。
这里隐藏着猛虎,它们看见我时毛发耸立。
我手中没有武器,怎能不感到害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满天,夕阳西下的景象。开篇“夕阳赫西山”,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那份壮丽与宁静。接着,“草木光晔晔”则是对这种宁静场景的一个细腻描写,通过对草木被晚霞照耀后的光泽的描述,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复有朦胧处,松萝相连接”,这里诗人用朦胧来形容山林深处的迷离感,那种不明显但又能感受到的存在,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片神秘而又宁静的世界。同时,通过“松萝相连接”这一细节,不仅描绘出了山林之间的连绵不断,也象征着自然界无尽的生命力和联系。
诗人在这宁静而又神秘的环境中,却感受到了威胁,“此中多伏虎”,这里“伏虎”的形象,既可能是对现实中的危险的一种隐喻,也可以理解为内心深处的恐惧或挑战。诗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畏缩,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见我奋迅鬣”,通过“奋迅鬣”来形容诗人的英勇姿态,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两句,“手中无寸刃,争不惧慑慑。”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武器,但依然不感到害怕。这里的“慑慑”形容一种从容自若的情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勇敢。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晚霞与山林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危险与勇气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在的力量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