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全文

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

明末清初 · 程可则
好爵洵可贵,不贪良独难。
《道德》五千言,止足为真诠。
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
岂不念苍生,身遂名亦全。
象齿何为焚,膏明将自煎。
因君振遥策,怀古心悠然。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首句“好爵洵可贵,不贪良独难”直接点出权力与地位的诱惑,以及坚守内心原则的不易。接着引用《道德经》中的“止足为真诠”,强调知足常乐,追求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智慧。

“汉时二疏志,千载称大贤”提到西汉时期的疏广和疏受父子,他们功成名就后毅然辞官归隐,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崇高理想的认可。

“岂不念苍生,身遂名亦全”进一步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指出即使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民众的影响,做到两全其美。

“象齿何为焚,膏明将自煎”运用比喻,以象牙被焚烧、油脂燃烧自尽,形象地描绘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或权力带来的痛苦与毁灭,警示人们要警惕物欲的陷阱。

最后,“因君振遥策,怀古心悠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后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古贤生活的悠然心境。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反问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