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夕阳树,漠漠带春洲
出处:《过和州,怀张水部》
清 · 李宪噩
高瞩博望孤,对峙梁山遒。
行识乌江渡,斜入洪波流。
感缅张水部,格韵千载幽。
诗义齐孟韩,岂止翱湜俦?师之三十载,力罢道逾修。
冷编藏怀袖,风尘谁见收?怅望古城在,遗踪应尚留。
依依夕阳树,漠漠带春洲。
如此江山好,骚人何处求?
行识乌江渡,斜入洪波流。
感缅张水部,格韵千载幽。
诗义齐孟韩,岂止翱湜俦?师之三十载,力罢道逾修。
冷编藏怀袖,风尘谁见收?怅望古城在,遗踪应尚留。
依依夕阳树,漠漠带春洲。
如此江山好,骚人何处求?
鉴赏
这首诗《过和州,怀张水部》由清代诗人李宪噩所作,通过描绘过和州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张水部的怀念之情。
首联“高瞩博望孤,对峙梁山遒”,以“高瞩”、“孤”、“对峙”、“遒”等词,勾勒出博望山与梁山相对峙的雄伟景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孤独的氛围。
颔联“行识乌江渡,斜入洪波流”,将视线转向历史,提到乌江渡口,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同时以“斜入洪波流”描绘出水流的蜿蜒曲折,暗含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颈联“感缅张水部,格韵千载幽”,直接抒发了对张水部的怀念之情,赞美其作品的格调与韵味,穿越千年依然幽深动人。
尾联“诗义齐孟韩,岂止翱湜俦?师之三十载,力罢道逾修”,进一步赞扬张水部的文学成就,将其与孟子、韩愈等大家相提并论,并感慨其三十年的学术追求,道德修养不断精进。
最后两联“冷编藏怀袖,风尘谁见收?怅望古城在,遗踪应尚留”,表达了对张水部作品散佚的遗憾,以及对古城遗迹的向往,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先贤的足迹。
结句“依依夕阳树,漠漠带春洲。如此江山好,骚人何处求?”以夕阳下的树木与春洲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这样的美好江山中,寻找像张水部这样的文人骚客,究竟在哪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