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孤僧住,当春亦掩扉
出处:《菩提废寺》
宋 · 周弼
野寺孤僧住,当春亦掩扉。
晓钟三板去,昏杵一盂归。
古屋垂山榧,幽窗养石韦。
未容行客憩,荒树雨鸠飞。
晓钟三板去,昏杵一盂归。
古屋垂山榧,幽窗养石韦。
未容行客憩,荒树雨鸠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野寺:荒凉的寺庙。孤僧:孤独的僧人。
掩扉:关闭房门。
晓钟:清晨的钟声。
三板:三声钟响。
昏杵:傍晚的木杵(用于捣米等)。
一盂:一碗。
古屋:古老的房屋。
垂山:紧邻山边。
榧: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可食用或做装饰。
幽窗:幽静的窗户。
石韦:一种植物,生长在石头上。
行客:过路的行人。
憩:休息。
荒树:荒废的树木。
雨鸠:雨中的斑鸠。
翻译
一座荒凉的寺庙里,只有孤独的僧人居住,即使到了春天,他也关上房门。清晨,他敲响三声钟后离开,傍晚则带着一盂饭归来。
古老的房屋紧挨着山,窗户边生长着石韦,环境幽静。
僧人不允许过路的行人在此休息,只听见雨中荒树上传来斑鸠的飞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寥的山中寺庙景象。"野寺孤僧住"开篇即点出环境的偏远和僧人的孤独,暗示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独特观察。"当春亦掩扉"则写出即使在春光明媚之时,僧人也深居简出,专注于内心修行。
"晓钟三板去,昏杵一盂归"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如清晨敲响三声木鱼钟声悠远,傍晚持一盂饭归来,展现了僧人的规律生活和禅定心境。"古屋垂山榧,幽窗养石韦"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古老与清幽,山榧和石韦的生长更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最后两句"未容行客憩,荒树雨鸠飞"以行客匆匆而过,连短暂休息的机会都没有,以及雨中荒树上斑鸠的飞翔,映衬出寺庙的偏僻和僧人生活的超然。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佛教修行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