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簪花供佛龛,漫凭因果问瞿昙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写就簪花供佛龛,漫凭因果问瞿昙。
天宁寺异承天寺,输与吴门郑所南。
天宁寺异承天寺,输与吴门郑所南。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深沉的哲思,探讨了艺术创作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曹家达在诗中提到自己将花朵写成文字,供奉于佛龛,这既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宗教的敬畏。他以“漫凭因果问瞿昙”一句,表达了对命运与因果循环的思考,通过询问佛陀(瞿昙)来寻求答案,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接下来,“天宁寺异承天寺,输与吴门郑所南”两句,对比了两个不同的地点,暗示了艺术风格或精神追求上的差异。天宁寺与承天寺虽同为佛教圣地,但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与历史记忆,而“吴门郑所南”则可能是指明代画家郑思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这里通过比较,或许在探讨艺术创新与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艺术流派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宗教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人生哲学的反思,以及对艺术创新与传统继承的思考。通过对比不同的艺术与宗教场所,诗人表达了对艺术独特性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与社会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