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出处:《王修竹监簿名楼曰与造物游命予赋》
宋 · 林景熙
秦望诸峰入几看,仙居缥缈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
超然身在鸿濛上,何必蓬莱跨紫鸾。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
超然身在鸿濛上,何必蓬莱跨紫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秦望:秦望山。诸峰:众多山峰。
入几看:远眺。
仙居:神仙居住的地方。
缥缈:若隐若现。
五云端:云端之上。
天高地迥: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三千界:形容广大无边的世界。
月白风清:月光明亮,风儿清爽。
十二阑:十二栏杆,可能指宫殿或楼阁的装饰。
碧海:碧蓝的大海。
气清:气息清新。
珠佩:珠串般的装饰品。
玉箫:玉制的箫管。
寒:寒冷。
超然:超脱世俗。
鸿濛:浩渺的宇宙。
何必:何必必。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紫鸾:神话中的神鸟。
翻译
站在秦望山峰远眺,仙人居住的地方仿佛在云端之上。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仿佛有三千个世界,月光明亮,风儿清爽,十二栏杆映衬着这一切。
碧蓝的大海气息清新,连珠佩都似乎被水汽润湿,银河倒映,玉箫吹出的冷意更添寒意。
超脱尘世,在浩渺的宇宙中自由自在,又何需去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骑乘紫鸾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题为《王修竹监簿名楼曰与造物游,命予赋》。诗中描绘了秦望山峰的壮丽景色,以及仙居楼阁如在云端的缥缈之感。诗人通过“天高地迥三千界”展现了广阔的宇宙景象,而“月白风清十二阑”则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以“碧海气清珠佩湿”形容海面的湿润和清新,以及“明河影落玉箫寒”借明月倒映在河中的画面,暗示了夜晚的清凉。最后两句“超然身在鸿濛上,何必蓬莱跨紫鸾”,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心境,认为即使不必像神话中的仙人那样乘紫鸾飞往仙境,也能在现世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内心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