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后不教滕六出,蛰前那遣阿香来
出处:《次蒲汀二首》
明 · 边贡
春朝飞雪舞风回,谷日中宵起迅雷。
腊后不教滕六出,蛰前那遣阿香来。
深江满浸遗蝗种,厚地潜惊律管灰。
借问化机谁转斡,只应天府近三台。
腊后不教滕六出,蛰前那遣阿香来。
深江满浸遗蝗种,厚地潜惊律管灰。
借问化机谁转斡,只应天府近三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罕见的飞雪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现象。首句“春朝飞雪舞风回”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春雪飘落的情景,雪花在春风中旋转飞舞,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奇异的氛围。接着,“谷日中宵起迅雷”一句,描述了夜晚突然响起的雷声,与白天的飞雪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性。
“腊后不教滕六出,蛰前那遣阿香来。”这两句运用了古代神话中的角色滕六和阿香,滕六是掌管降雪的神,阿香则是司掌打雷的女神。诗句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出现与否,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深江满浸遗蝗种,厚地潜惊律管灰。”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自然现象的影响范围,不仅有飞雪和雷声,还有可能引发洪水(“深江满浸”)和影响节气变化(“律管灰”),暗示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
最后,“借问化机谁转斡,只应天府近三台。”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自然界的变化是由谁或什么力量所控制的?这里的“天府”可能指的是天庭或自然界的中心,而“三台”则可能象征着宇宙秩序或自然法则。这一问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对宇宙秩序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宇宙秩序和自然法则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