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月夕佳,纸窗穴一隙
坐起项领曲,梳头腰脊直。
一茗三升汗,一饭十回息。
隐几坐犹疲,偃卧眠不得。
有时试伸步,扶杖倚床立。
心痒聊开卷,揭书指无力。
撰著既不能,又好弄纸笔。
心知荷扇香,嚏者见空碧。
闻有客在门,倩人代款揖。
见说月夕佳,纸窗穴一隙。
漏月在床头,又畏风入室。
病中思所嗜,客身谁知癖。
主人虽细询,告之不敢悉。
问药与勘方,明明知无益。
聊复尝试之,几幸万之一。
病乎归去来,汝于我为客。
主既不汝留,胡为君我即。
吾未如之何,移文劝他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生动细腻,情感丰富。
首句“病人蠢如虱,稍能动与食。”以虱子比喻病人,形象地表现了病人的虚弱无力,只能勉强活动进食。接着,“坐起项领曲,梳头腰脊直。”描述了病人坐起时身体的弯曲,而梳头时腰脊却挺直,对比鲜明,展现了病痛对身体的影响。
“一茗三升汗,一饭十回息。”写出了病人因病体虚弱,饮茶后出汗,吃饭后需要多次休息的状态。“隐几坐犹疲,偃卧眠不得。”进一步描绘了病人即使坐着也感到疲惫,躺下也无法入睡的痛苦。
“有时试伸步,扶杖倚床立。”表现了病人偶尔尝试行走,但需要借助拐杖支撑,站立时倚靠床边的情景。“心痒聊开卷,揭书指无力。”写出了病人试图阅读以缓解内心的烦躁,但手指却无力翻页的无奈。
“撰著既不能,又好弄纸笔。”表明病人虽然无法进行创作,但仍然喜欢摆弄纸笔,寄托情感。“心知荷扇香,嚏者见空碧。”通过想象荷叶的清香和空中的碧蓝,表达了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闻有客在门,倩人代款揖。”描绘了病人听到有人来访,请求他人代为接待的情景。“见说月夕佳,纸窗穴一隙。”写出了病人透过纸窗的小孔欣赏月色,享受片刻宁静。“漏月在床头,又畏风入室。”表达了病人担心风吹入室内,影响休息的心理。
“病中思所嗜,客身谁知癖。”反映了病人在病痛中思考自己的喜好,但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主人虽细询,告之不敢悉。”说明主人询问病情,病人却难以详细回答。“问药与勘方,明明知无益。”表达了病人对治疗的无奈,明知无效仍尝试的心态。
“聊复尝试之,几幸万之一。”写出了病人在绝望中寻求一丝希望的心情。“病乎归去来,汝于我为客。”表达了病人渴望康复,将疾病视为过客的愿望。“主既不汝留,胡为君我即。”体现了主人对病人的关怀,同时也暗示了病人的无奈和对康复的渴望。
“吾未如之何,移文劝他适。”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病人的困境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文字劝慰他人,寻找解决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病人的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病痛对人的身心影响,以及在困境中人们对于健康、希望和理解的渴望。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