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
出处:《新秋同卢侍御薛员外白蘋洲月夜》
唐 · 皎然
隔暑蘋洲近,迎凉欲泛舟。
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
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荣从宪府至,喜会夕郎游。
气夺沧浪色,风欺汗漫流。
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
注释
隔暑:避开暑热。蘋洲:长有蘋草的小洲,常指风景优美的水边之地。
迎凉:迎接凉爽。
泛舟:乘船游玩。
荣:荣耀、光荣,这里引申为官位带来的尊贵。
宪府:古代指御史台等执法官署,这里代指高位的官职。
夕郎:古代对尚书郎的美称,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游:交往、相聚。
气夺:气势压倒。
沧浪:青绿色的水波,常用来形容江河湖海的水色。
风欺:风力压过、胜过。
汗漫流:形容水流广阔无边的样子。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时期,通常指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
独此:唯独这里。
月前秋:月光下如同秋天般的凉爽。
翻译
避开暑热靠近那凉爽的蘋洲,为享受凉快我打算泛舟出游。荣耀随同宪府的职位一同到来,喜悦的是能与夕郎相会共游。
水汽蒸腾似乎夺去了沧浪之色,强风压过了无边漫流的水面。
谁能说在这三伏天的夜晚,只有这里才有的月光如秋般凉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即将过去,秋风初至的景象。诗人在白蘋洲(白蒺藜洲)上,感受着即将到来的凉意,准备泛舟欢聚。"荣从宪府至"表明此次聚会是因公务完毕而得以实现的喜悦时刻。"气夺沧浪色"写出了夏日晚风的清新和水面的波光粼粼,"风欺汗漫流"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轻拂过脸庞,令汗水随之散去。
诗人通过"谁言三伏夜,独此月前秋"表达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反思,通常认为三伏(夏季最热的时候)是没有凉意可言的,但诗中却捕捉到了那一丝难得的秋意。这样的写法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期待新秋到来的心情,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凉爽气候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是一首颇具意趣的夏末怀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