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
出处:《闻吹杨叶者二首 其一》
唐 · 郎士元
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
注释
妙吹:形容音乐演奏得非常美妙。杨叶:指杨树的叶子,也可象征秋天的凋零。
悲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胡马:指来自胡地的马,常代指敌军或边疆的骑兵。
恨赊:深深的怨恨,赊,深长。
雁门:古代边关名称,这里指代边塞。
寒月夜:寒冷的夜晚,营造出战争的肃杀气氛。
惊沙:被风吹起的沙尘,象征战乱和动荡。
翻译
美妙的笛声吹动着杨树叶,如同悲伤的胡笳声响起,边疆的战马在风中扬起,带着无尽的愤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哀伤与思念之情。"妙吹杨叶动悲笳"一句,"妙吹"二字表明秋风吹过杨树时产生的一种清脆声音,而这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凉。"胡马迎风起恨赊"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辽阔草原与远方胡马的景象,心中涌现出无尽的怨恨和留连。
"若是雁门寒月夜"一句,更深化了边塞的寂寞与寒冷,"雁门"常用以喻指边关或军营,而在这寒冷的月夜之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最后"此时应卷尽惊沙"则是对前述景象和情感的一种总结,表明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所有的忧愁与恐惧都应该被抛诸脑后,不再去理会那些干扰心绪的尘世杂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边塞生活特有的哀伤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边地生活独到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