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
出处:《题芭蕉叶》
宋 · 贺铸
十亩荒池涨绿萍,南风不见芰荷生。
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
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亩:形容面积大。荒池:废弃或荒芜的池塘。
涨:水面升高。
绿萍:绿色的浮萍。
南风:温暖的春风。
芰荷:菱角和荷花,古代常用来象征高洁。
生:生长。
隔窗:隔着窗户。
赖有:幸好有。
芭蕉叶:芭蕉树的叶子。
潇湘: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夜雨声:夜晚的雨声。
翻译
十亩荒芜的池塘水面上长满了绿色的浮萍。南风中没有看到菱角和荷花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夏日景象。"十亩荒池涨绿萍",开篇即以一片荒芜的池塘为中心,水面被绿色的浮萍覆盖,显出池水的闲置与无人打理。接着,"南风不见芰荷生",诗人遗憾地表达了没有荷花盛开的场景,暗示了季节可能已非夏季,或是池塘的环境并不适宜荷花生长。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哀叹之中,"隔窗赖有芭蕉叶",他转而欣赏到窗边芭蕉的存在,虽然没有芰荷的鲜艳,但至少为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些生机和声音。最后一句"未负潇湘夜雨声",诗人将芭蕉与潇湘夜雨相联系,想象着即使窗外无雨,芭蕉叶的婆娑声仿佛在低语着远方潇湘之地的雨声,给这个夜晚增添了一份诗意和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以芭蕉叶这一寻常景物,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远方的怀想,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闲适与幽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