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适意无前期,身如行云随所之
出处:《王有恒听雨篷》
明 · 释妙声
江南雨多春漠漠,籧篨中宽可淹泊。
坐听萧瑟复琮琤,若在洞庭张广乐。
木兰之楫青翰舟,斜风细雨不须忧。
笔床茶灶便终日,知我独有沧浪鸥。
廿年携书去乡国,芜城草深归未得。
援笔时作广陵散,鱼龙出听天吴泣。
江湖适意无前期,身如行云随所之。
平山堂上看春色,还忆江南听雨时。
坐听萧瑟复琮琤,若在洞庭张广乐。
木兰之楫青翰舟,斜风细雨不须忧。
笔床茶灶便终日,知我独有沧浪鸥。
廿年携书去乡国,芜城草深归未得。
援笔时作广陵散,鱼龙出听天吴泣。
江湖适意无前期,身如行云随所之。
平山堂上看春色,还忆江南听雨时。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释妙声的《王有恒听雨篷》描绘了江南春天雨景中的闲适生活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江南雨多春漠漠”,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南地区春雨绵绵的景象,营造出湿润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籧篨中宽可淹泊”写人在竹编的小屋中,感受到雨滴的轻柔与空间的宽敞,仿佛可以容纳心灵的漂泊。
“坐听萧瑟复琮琤,若在洞庭张广乐”通过听觉描绘雨声的韵律,如同洞庭湖畔的盛大音乐,给人以视听的享受。诗人乘坐木兰制成的青翰舟,即使风雨交加也不必担忧,足见其心境的豁达。
“笔床茶灶便终日,知我独有沧浪鸥”表达了诗人以书为伴,品茗度日的隐逸生活,自比为沧浪江上的鸥鸟,自由自在,超脱尘世。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个人经历,诗人寓居他乡二十年,虽然芜城草深仍未归,但依然能借写作排遣情感,琴瑟和鸣,如《广陵散》般悲壮。
最后两句“江湖适意无前期,身如行云随所之”,诗人感叹人生如江湖,随性自在,没有预定的归期,只有当他在平山堂上欣赏春色时,还会怀念起江南那听雨的日子,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过去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听雨为线索,展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