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出处:《捣衣诗》
南北朝 · 柳恽
役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鉴赏
这首《捣衣诗(其二)》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柳恽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游子滞留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景。
首句“役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点明了游子在外奔波,长时间未能归家的境遇。接着,“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两句以自然景色衬托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落叶飘零、秋云翻飞,既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漂泊与无奈。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傍晚时分,寒凉的园中,鸟儿归巢,草间的虫鸣似乎也在诉说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最后,“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温暖、安宁生活的向往。春天的衣服已经准备好了,但冬天的衣物却还未准备好,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