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全文

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

唐 · 寒山
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
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
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
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
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
买肉自家噇,抹觜道我畅。
自逞说喽啰,聪明无益当。
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向。
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罗汉门前乞,趁却闲和尚。
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
封疏请名僧,䞋钱两三样。
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
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
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顶礼无所著,我师大法王。

注释

世间人:世人。
堂堂:体面。
方寸:内心。
模样:状态。
样:类。
蹄穿:鞋底磨破。
惆怅:懊悔。
爷娘:父母。
供养:养育。
冤家:仇敌。
怅怏:怨恨。
少年时:年轻时。
成长:长大。
不孝子:不孝之人。
噇:吃。
抹觜:擦嘴。
喽啰:夸耀。
聪明无益:看似聪明实则无用。
牛头努目:怒目而视。
出去:出门。
拣僧:挑选僧侣。
供养:迎合。
罗汉门前乞:向罗汉乞讨。
闲和尚:空闲僧侣。
无相状:无谦虚之态。
封疏:捐款。
䞋钱:名望。
云光好法师:云光法师。
安角:戴高帽。
平等心:平等对待之心。
圣贤俱不降:圣贤不愿降服。
混然:混杂。
取相:执着相貌。
稽首礼:恭敬礼拜。
无上法中王:法中之王。
慈悲大喜舍:大慈大悲。
名称:名声。
金刚:智慧无比。
无所著:无执着。
我师大法王:我的导师大法王。

翻译

我见到世间的人,外表堂堂体面。
却不报答父母恩,内心自私如刀割。
欠债不还,只在鞋底穿破时才感懊悔。
人人爱自己的妻儿,却忽视了养育爹娘。
兄弟间如同仇敌,心中常有怨恨。
回想年轻时,祈求神灵助我长大。
如今成了不孝之人,世间此类不少。
自己吃肉还炫耀,满嘴油腻说满足。
自以为聪明,实则无益。
牛头怒目,出门在外也是这样。
选择寺庙烧香,只为迎合僧侣。
向罗汉乞讨,只为找空闲和尚。
不明白无我之境,从未有过谦虚之态。
捐钱请大法师,只图名望。
云光法师,头戴高帽。
你没有平等之心,圣贤都不愿降伏。
凡夫与圣人都混杂,劝你别执着于相貌。
佛法深奥难以理解,连天龙都归向。
我此刻恭敬礼拜,尊为法中之王。
大慈大悲,广施舍名扬四方。
众生视你为依靠,金刚般智慧无比。
顶礼无执着,你是大法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对世间人情世态有深刻观察的诗人。诗中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孝子孙、忘恩负义、贪图享乐等社会现象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向往。

诗中的“堂堂好仪相”一句,通过对世间人的外在装扮进行描写,反衬出内心的不仁不义。接着“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等句,则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矛盾。

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通过“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表达了自己曾经的理想和向往,而“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批判。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佛教信仰,如“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等句,表达了他对于佛法的崇敬和追求,以及对佛陀的顶礼和膜拜。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揭示了人性复杂多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