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扶桑过露冕,青山鄞海傍登台
出处:《喜滕公擢任浙中方伯二首》
明 · 胡应麟
叱驭遥看五岭来,双旌薇省暂徘徊。
三朝骤起吹嘘色,十道谁先抚字才。
赤日扶桑过露冕,青山鄞海傍登台。
讴歌岂独东南借,绕夜寒光接上台。
三朝骤起吹嘘色,十道谁先抚字才。
赤日扶桑过露冕,青山鄞海傍登台。
讴歌岂独东南借,绕夜寒光接上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喜滕公擢任浙中方伯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对滕公晋升浙中方伯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其才能与政绩的肯定。
首句“叱驭遥看五岭来”,以“叱驭”形象地描绘出滕公乘坐车马远道而来的情景,五岭则象征着滕公即将赴任的浙东地区,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和期待感。
“双旌薇省暂徘徊”一句,通过“双旌”和“薇省”的描绘,展现了滕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暂徘徊”则暗示了滕公此次赴任可能并非长久,增添了一丝离别的意味。
“三朝骤起吹嘘色,十道谁先抚字才”两句,高度赞扬了滕公的才能和政绩。其中,“三朝骤起”形容滕公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显示出其非凡的才干;“十道谁先抚字才”则表达了对滕公在治理地方方面的卓越能力的肯定,意指在众多官员中,滕公能够率先展现出卓越的施政才华。
“赤日扶桑过露冕,青山鄞海傍登台”描绘了滕公赴任途中的景象,以“赤日扶桑”象征光明与希望,而“露冕”则是对滕公身份的尊崇。同时,“青山鄞海傍登台”则预示着滕公将要面对的自然环境和治理任务,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最后,“讴歌岂独东南借,绕夜寒光接上台”表达了对滕公的祝福与期待,认为他的才能不仅局限于东南一方,而是能够影响更广大的区域,其光芒甚至能与天上的寒光相接,寓意滕公的影响力深远且不凡。
整首诗通过对滕公形象的描绘和对其才能、政绩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滕公晋升浙中方伯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