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
出处:《春原》
元 · 李瓒
林樾□初协,村原泥正融。
香芜连野碧,冶杏过墙红。
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
春光浓若酒,欢赏兴何穷。
香芜连野碧,冶杏过墙红。
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
春光浓若酒,欢赏兴何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原野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联“林樾□初协,村原泥正融”,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树林与田野间的景象。林中的树木开始抽出新芽,与大地的泥土一同展现出新生的气息。这里运用了“协”字,形象地表现了万物和谐共生的场景,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颔联“香芜连野碧,冶杏过墙红”,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色彩与香气。香芜在广阔的田野上蔓延,一片碧绿,而围墙内的杏花则绽放出鲜艳的红色,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这里的“冶杏”二字,不仅描绘了杏花的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颈联“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通过自然界的动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塞雁从遥远的北方归来,飞向天边,象征着回归与希望;巴莺则从山谷中飞出,欢快地歌唱,展现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动态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动感和生命力。
尾联“春光浓若酒,欢赏兴何穷”,将春天的美景比作醇厚的美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欢赏兴何穷”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无限喜爱和欣赏之情,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无尽欢乐与喜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