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逢干将,因息沛山阳
出处:《太公逢一首》
明 · 黄省曾
太公逢干将,因息沛山阳。
火德适尔昌,遂解腰间霜。
紫焰腾青天,白日无辉光。
剑成汉高佩,蛇母哭道傍。
陆可斩犀兕,水可断蛟龙。
关中促秦鹿,垓下亡重瞳。
复悲扶苏死,三猾皆成空。
白云定四海,藏之灵金中。
火德适尔昌,遂解腰间霜。
紫焰腾青天,白日无辉光。
剑成汉高佩,蛇母哭道傍。
陆可斩犀兕,水可断蛟龙。
关中促秦鹿,垓下亡重瞳。
复悲扶苏死,三猾皆成空。
白云定四海,藏之灵金中。
鉴赏
这首诗《太公逢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太公与干将剑之间的传奇故事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开篇“太公逢干将,因息沛山阳”,以神话色彩描绘了太公与干将剑相遇的情景,地点选在了沛山阳,为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秘的氛围。
“火德适尔昌,遂解腰间霜”一句,巧妙地将太公与干将剑的结合与古代五行中的“火德”相联系,暗示了这一事件对于未来的昌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解腰间霜”形象地表达了干将剑的神奇力量。
“紫焰腾青天,白日无辉光”描绘了干将剑出世时的壮观景象,火焰冲天,连白日的光辉都黯然失色,进一步强调了这把剑的非凡之处。
“剑成汉高佩,蛇母哭道傍”则讲述了干将剑最终被汉高祖刘邦所佩带的故事,以及蛇母(传说中干将的妻子)在路边哭泣的场景,既体现了剑的威力,也蕴含了人性的复杂情感。
“陆可斩犀兕,水可断蛟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干将剑的强大能力,无论是陆地上的犀牛、兕兽,还是水中的蛟龙,都无法抵挡其锋芒。
“关中促秦鹿,垓下亡重瞳”引用了历史典故,分别指出了干将剑在秦末楚汉争霸中的作用,以及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命运的影响,展现了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关键角色。
“复悲扶苏死,三猾皆成空”提到了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悲剧命运,以及对秦朝统治者的讽刺,暗示了干将剑不仅影响了战争的结果,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
最后,“白云定四海,藏之灵金中”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干将剑的最终归宿,似乎它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成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静静地守护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而又深具历史意义的世界,展现了干将剑及其背后故事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