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载观春秋书,一一各有取全文

载观春秋书,一一各有取

出处:《元旦日蚀
明 · 陆深
白日众阳宗,王正四序首。
况此月初吉,食之亦孔丑。
故老相惊嗟,百年未曾有。
颇闻文皇时,兹事亦匪偶。
当其君臣会,灾祲岂能久。
宋公才一言,荧惑乃却守。
于今太阳厄,从申直至酉。
群僚萃南宫,簪组纷前后。
台史报初亏,稽首再三扣。
元臣跪伐鼓,申救情独厚。
高高若罔闻,啖食未满口。
乍疑璧微缺,忽若镜中剖。
须臾如月初,恍欲露星斗。
惨淡不可辨,氛霾互缠纠。
天人会相通,垂戒固不苟。
吾闻月掩日,其事果然否。
无乃阳道衰,遂为阴所走。
月本傅日行,代明得称耦。
倘使日景亏,月光安所受。
其事或渺茫,吾欲徵神瞍。
载观春秋书,一一各有取
下土虮虱臣,惭无捧日手。

鉴赏

这首诗《元旦日蚀》由明代诗人陆深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日蚀这一自然现象,并融入了对历史、政治、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白日众阳宗,王正四序首”起笔,将太阳比作众阳之宗,象征着自然界秩序的开始,引出对日蚀这一自然现象的关注。接着,“况此月初吉,食之亦孔丑”,描述了日蚀发生时月亮遮蔽太阳的景象,用“孔丑”形容其破坏性,暗示了日蚀对人们心理和自然秩序的影响。

“故老相惊嗟,百年未曾有”表达了人们对罕见日蚀现象的震惊与感慨。接下来,“颇闻文皇时,兹事亦匪偶”,提到历史上类似事件,暗示日蚀可能预示着某种政治或社会的变化。

“当其君臣会,灾祲岂能久”则表达了对君臣和谐、国家稳定的看法,认为即使遇到灾难,只要君臣一心,灾害也难以长久。随后,“宋公才一言,荧惑乃却守”,引用古代故事,赞扬宋公一句话就能改变天象,暗含对智慧与力量的颂扬。

诗中“元臣跪伐鼓,申救情独厚”描绘了官员们为拯救日蚀而努力的情景,体现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然而,“高高若罔闻,啖食未满口”的描述,讽刺了高层官员对民众疾苦的漠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

“乍疑璧微缺,忽若镜中剖”、“须臾如月初,恍欲露星斗”等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蚀过程中的视觉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惨淡不可辨,氛霾互缠纠”、“天人会相通,垂戒固不苟”等语句,表达了诗人对日蚀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认为这可能是上天对人类行为的一种警示。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日蚀的壮观景象,还蕴含了对历史、政治、哲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