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出处:《题盛令新亭》
唐 · 方干
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
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
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
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
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
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举目:抬头看。岂知:哪里知道。
新智慧:新的领悟或见解。
存思:静心思考。
小天台:比喻超脱尘世的地方,如同道教的天台山,寓意清静之地。
偶尝:偶尔品尝。
嘉果:美味的果实。
求枝去:想要得到一枝回去栽种。
因问:于是询问。
名花:有名的花卉。
寄种来:请求分享种子来种植。
春物:春天的景物。
诱才:吸引才华。
归健笔:转化为有力的文笔创作。
夜歌:夜晚的歌声。
牵醉:使人心醉。
丛杯:众多的酒杯,指聚会饮酒的场景。
此中:这样的情况中。
难遇:难以遇到。
逍遥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事情。
计日:计算着日子。
应为:应该是时候。
印绶:官印和系印的丝带,代指官职。
催:催促,意味着需要回归职责。
翻译
抬头哪里料到会有新智慧显现,静心思考就像身处小天台般超脱。偶尔品尝到佳果便想求得一枝,因而询问名花是否能寄种而来。
春天的景物引诱着文才化为遒劲的笔触,夜晚的歌声牵引着醉意融入了欢聚的酒杯之中。
这样的逍遥自在实属难得,算着日子应是忙碌于官场印绶的时候了。
鉴赏
诗人以举目之间,展现了对新智慧的追求和渴望,"存思便是小天台"则表达了一种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广阔。接着"偶尝嘉果求枝去,因问名花寄种来"两句,通过品尝佳果和寻找美好事物的行为,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传播和分享的愿望。
在接下来的"春物诱才归健笔,夜歌牵醉入丛杯"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被春天的景色所吸引而归来的文人,其笔墨生花,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宴饮欢乐,酒逢知己之情怀。
最后"此中难遇逍遥事,计日应为印绶催"则是诗人对于难得的逍遥自在之境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智慧、享受生活、珍惜时光的哲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