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
出处:《赠孙莘老》
宋 · 王令
至愚不学常如足,盛德之充久自彰。
管小始疑天可尽,绠穷终信海非量。
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
安得此生天与幸,没身得不去门墙。
管小始疑天可尽,绠穷终信海非量。
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
安得此生天与幸,没身得不去门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至愚:极愚笨。不学:不停学习。
常如足:如同脚踏实地。
盛德:高尚的品德。
之充:的充实。
久自彰:自然显现。
管小:开始怀疑。
天可尽:天的高度是否有限。
绠穷:绠(井绳)的尽头。
海非量:海洋的深度无法度量。
自待:自视。
从来薄:自始以来的轻视。
及时中:把握时机。
适取狂:变得狂妄。
安得:如何能。
天与幸:有幸。
没身:一生到死。
不去门墙:不离开师门。
翻译
即使最愚笨的人也不停学习,如同脚踏实地,美德充实久了自然显现。开始时怀疑天的高度是否有限,但最终相信海洋的深度并非可以度量。
起初惭愧自己自视甚低,未能把握时机,反而变得狂妄。
如何能有幸此生,直到生命终结都能留在师门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赠送给名士孙莘老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修养不足的自谦。诗中“至愚不学常如足”表现出作者对知识渴望但自知能力有限的态度,而“盛德之充久自彰”则是赞扬孙莘老的高尚品德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管小始疑天可尽,绸穷终信海非量”,通过对比天空和大海的无限性,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无边和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紧接着,“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则是诗人自省自己的修养不够,对于那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恰当把握机会的人表示出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安得此生天与幸,没身得不去门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有机会认识孙莘老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叹即使生命结束,也愿意守护在这份友谊的围墙内,不离不弃。
整首诗通过深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作者对于知识、修养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朋友高尚品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