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焦先生,避地来隐沦
出处:《访焦山焦公隐居处》
明 · 湛若水
吾闻焦先生,避地来隐沦。
不受天子召,变名匿其身。
当时如弃灰,后世如席珍。
固此一人耳,美恶异等伦。
遗祠依古刹,寂寞江海滨。
因思乘桴叟,夐绝真天人。
安得从之游,究竟所未闻。
不受天子召,变名匿其身。
当时如弃灰,后世如席珍。
固此一人耳,美恶异等伦。
遗祠依古刹,寂寞江海滨。
因思乘桴叟,夐绝真天人。
安得从之游,究竟所未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访焦山焦公隐居处》,主要描绘了对古代隐士焦先生的敬仰和对其生活选择的感慨。诗中焦先生为了避开世俗,选择隐居,不接受朝廷征召,甚至改变姓名以隐藏身份。他的行为在当时被忽视,但后世却视为珍宝,体现了美恶之间的巨大反差。
诗人将焦先生比作“乘桴叟”,即孔子的弟子曾点,他向往超脱尘世的生活,如同天人一般高远。湛若水表达了自己对能与这样的人物交往的渴望,希望能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经历,然而这却是自己未能亲历的遗憾。
诗的最后部分,焦公的遗祠坐落在寂静的江海边,更增添了其隐逸生活的孤寂氛围。整体上,这首诗是对隐士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探索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