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出处:《平江颜侍郎挽诗》
宋 · 周必大
吴门自古俊髦多,中外推公政事科。
议礼不妨丰酒课,治繁犹暇讲禅那。
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
议礼不妨丰酒课,治繁犹暇讲禅那。
榻前屡记宣除目,川上遥怜逐逝波。
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吴门:指苏州。俊髦:才俊之士。
中外:国内外。
公:他(指诗中人物)。
政事科:政务才能。
议礼:讨论礼仪。
丰酒课:增加酒税。
治繁:处理繁杂事务。
禅那:佛教用语,指修习佛法。
榻前:榻边。
宣除目:宣布任命。
逐逝波:像流水一样流逝。
镌碑:刻碑纪念。
廉直:廉洁正直。
乡评:乡亲们的评价。
消磨:磨损,消失。
翻译
苏州自古以来人才济济,国内外都推崇他治理政务的能力。讨论礼仪时也不忘增加酒税,即使政务繁重,他仍有时间研习佛法。
常常在榻前宣布新的任命,对远方的朋友,我只能遥感他们如流水般流逝的时光。
何需刻碑铭记他的廉洁正直,乡亲们的口碑自然不会磨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颜侍郎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颜侍郎的敬仰和对其人品的赞扬。首句“吴门自古俊髦多”,以苏州(古称吴门)历来人才辈出开篇,暗示颜侍郎也是其中杰出人物。次句“中外推公政事科”进一步强调颜侍郎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影响力,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也在国际间享有声誉。
第三句“议礼不妨丰酒课”,描述颜侍郎在处理政务繁忙之余,还能关注礼仪文化,显示出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平衡处理事务的能力。第四句“治繁犹暇讲禅那”,则描绘了他即使在政务繁重的情况下,仍有暇暇研习佛法,体现了他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第五句“榻前屡记宣除目”,回忆颜侍郎常常阅览任命文书,足见其勤勉尽职。最后一句“底用镌碑纪廉直,乡评正自不消磨”,诗人认为颜侍郎的廉洁正直无需碑文铭记,因为他的品德已经在人们的口碑中流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整首诗通过描绘颜侍郎的政绩、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颜侍郎高尚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