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服缠紫艾,重印铸黄金
出处:《茅亭闲坐》
宋 · 曾巩
荆门常昼掩,不必云山深。
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
草萌被远径,鸟语变乔林。
散帙味新趣,鸣弦叹馀音。
脱粟幸可饱,一瓢方独斟。
颜从缅虽卓,非此谁为寻。
盛服缠紫艾,重印铸黄金。
信使忧惴息,讵无勤苦侵。
埃尘缁冠盖,霜露泫衣衿。
胁肩已自昔,俯首微独吟。
岂惟智所拙,曾是力难任。
为乐聊在此,焉知玉山岑?
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
草萌被远径,鸟语变乔林。
散帙味新趣,鸣弦叹馀音。
脱粟幸可饱,一瓢方独斟。
颜从缅虽卓,非此谁为寻。
盛服缠紫艾,重印铸黄金。
信使忧惴息,讵无勤苦侵。
埃尘缁冠盖,霜露泫衣衿。
胁肩已自昔,俯首微独吟。
岂惟智所拙,曾是力难任。
为乐聊在此,焉知玉山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昼掩:白天关闭。孤绝:孤独、超然。
寸心:内心情感。
草萌:草木初生。
乔林:高大树林。
散帙:翻开书卷。
缅:颜渊,孔子弟子。
卓:卓越。
埃尘:尘埃。
胁肩:形容拘谨的姿态。
玉山岑:比喻高尚的境界或理想之地。
翻译
荆门常常白天关闭,无需深入云山之中。我怎敢崇尚孤独,只能收敛内心的情感。
草木生长覆盖远方小路,鸟儿的歌声在高大的树林中变化。
翻开书卷品味新鲜的乐趣,琴弦奏出余韵令人感叹。
粗米虽糙却足以果腹,我独自酌一杯酒。
颜渊虽然卓越,若非如此,又有谁会来寻找这样的乐趣。
华丽的服饰上缠绕着紫色艾草,珍贵的印章铸成黄金。
信使忧虑不安,怎能没有辛勤与困苦的侵扰。
尘埃和霜露沾染了官帽,衣襟上也挂着露珠。
拘谨的姿态早已习惯,低头轻声低吟。
不只是智慧不足,更是力量难以承担。
快乐就在这片刻,又怎能知晓那高山之巅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荆门茅亭闲坐时的心境。首联“荆门常昼掩,不必云山深”写出了茅亭所在之地虽偏远,但诗人并不觉得孤独,因为内心宁静。颔联“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孤高,而是能自我调节,保持内心的平静。颈联“草萌被远径,鸟语变乔林”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人生的起伏变化,诗人从中品味出新的乐趣和余韵。接着,“散帙味新趣,鸣弦叹馀音”表明诗人阅读和音乐中找到了乐趣。
诗人以“脱粟幸可饱,一瓢方独斟”表达简朴生活的满足,同时借“颜从缅虽卓,非此谁为寻”表达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然而,他也意识到世俗责任与追求之间的冲突,“盛服缠紫艾,重印铸黄金”,暗示着繁复的社会职责。在忧虑与辛劳中,诗人“埃尘缁冠盖,霜露泫衣衿”,表现出生活的艰辛。
面对这一切,诗人坦然接受,“胁肩已自昔,俯首微独吟”,承认自己的局限,但仍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岂惟智所拙,曾是力难任”揭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为乐聊在此,焉知玉山岑?”收束,表达出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快乐,不求登峰造极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碎与理想追求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在平凡中寻求乐趣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