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玉食祸无乡,更卜幽居学仲长
宋 · 王安中
眼看玉食祸无乡,更卜幽居学仲长。
但遣有年供脱粟,白头终不愿膏粱。
但遣有年供脱粟,白头终不愿膏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中的作品,名为《保塞教授同年丁仲勤广寄示和少逸十诗某辄寄之更不理彭意无复次第》的第八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
首句“眼看玉食祸无乡”,描绘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审视与反思,认为享受美食佳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安全,反而可能带来祸患。这里的“玉食”象征着富贵荣华的生活,“无乡”则暗示了这种生活缺乏根基,不稳定。
接着“更卜幽居学仲长”,诗人选择了一种更为内敛、宁静的生活方式,借鉴了汉代隐士仲长统的榜样,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这里“幽居”意味着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安宁。
“但遣有年供脱粟,白头终不愿膏粱。”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理念。他希望在有余粮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于粗茶淡饭,过简朴的生活。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愿意追求那些奢侈的美食(膏粱),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节制与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王安中对于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倡导了一种简约、平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