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
出处:《访矿坑老僧》
宋 · 梅尧臣
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
趺坐树间石,力耕溪上田。
解言南国事,能咏碧云篇。
莫贳远公酒,余非陶令贤。
趺坐树间石,力耕溪上田。
解言南国事,能咏碧云篇。
莫贳远公酒,余非陶令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深:指偏远的山区。无外事:没有世俗之事。
日夕:傍晚。
爱潺湲:喜欢听流水声。
趺坐:盘腿而坐。
树间石:树下的石头。
力耕:用力耕作。
溪上田:溪边的农田。
解言:懂得讲述。
南国事:南方的故事。
能咏:会吟诵。
碧云篇:描绘碧空的诗篇。
贳:赊欠。
远公酒:远公(陶渊明的朋友)那样的酒。
余:我。
非:不是。
陶令贤:像陶渊明那样的贤者。
翻译
山深处没有外界的纷扰,傍晚时分我喜爱听潺潺流水声。我盘腿坐在树下的石头上,辛勤耕耘溪边的田地。
我能讲述南方的故事,也能吟诵描绘碧空如洗的诗篇。
不要赊给我远公那样的酒,因为我并非像陶渊明那样有隐逸之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访矿坑老僧》,描绘了作者探访山中老僧的生活情景。首句“山深无外事”,写出了山中的宁静与远离尘世的隐逸氛围。次句“日夕爱潺湲”,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流水声的喜爱,体现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趺坐树间石”描绘了老僧静坐修行的场景,显示出僧人的定力和对自然的融入。“力耕溪上田”则展现了老僧虽在山中,但仍保持着勤劳自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佛教徒的农禅生活。
“解言南国事,能咏碧云篇”赞美了老僧不仅通晓世间之事,还能吟咏出如碧云般高洁的诗句,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莫贳远公酒,余非陶令贤”,老僧拒绝了诗人赠送的酒,表明他并不追求世俗的享受,更像东晋时期的名僧慧远,保持清贫简朴的生活,而诗人自谦不是如陶渊明那样超脱尘世的隐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僧的日常生活,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修智慧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淡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