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堤沙水湿,屦滑常恐蹶
出处:《夜行湖上》
宋 · 陆游
月痕澹欲无,斗柄低半没。
荒陂雁飞鸣,草屋牛卧龁。
我行湖边路,霜冷刮病骨。
断堤沙水湿,屦滑常恐蹶。
残年垂七十,野处犹短褐。
穷死士所有,权门不可谒。
荒陂雁飞鸣,草屋牛卧龁。
我行湖边路,霜冷刮病骨。
断堤沙水湿,屦滑常恐蹶。
残年垂七十,野处犹短褐。
穷死士所有,权门不可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月痕:淡淡的月光。澹:微弱、淡薄。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
荒陂:荒凉的山坡。
雁飞鸣:大雁飞翔时的叫声。
草屋:简陋的草房。
牛卧龁:牛在吃草。
湖边路:湖畔小路。
刮病骨:刺骨的寒风。
断堤:损坏的堤岸。
屦滑:鞋子湿滑。
蹶:跌倒。
垂七十:接近七十岁。
短褐:粗布衣服。
穷死士所有:穷困是士人常有的命运。
权门:有权势的人家。
不可谒:无法拜访。
翻译
月光淡得几乎看不见,北斗星的柄低垂着快要没入天际。荒芜的山坡上,大雁飞过发出鸣叫,草屋旁的牛在咀嚼草料。
我走在湖边的小路上,寒霜刺骨,仿佛要穿透我的病弱之躯。
堤岸断裂,沙水混杂,路面湿滑,我担心会跌倒。
我已经接近古稀之年,仍然穿着粗布衣裳。
贫穷是我这样的士人的常态,权贵之家却难以拜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行湖上》,描绘了夜晚在湖边行走的景象。首句“月痕澹欲无,斗柄低半没”写月色微弱,北斗星也几乎隐没,营造出夜晚的寂静和暗淡。接着,“荒陂雁飞鸣,草屋牛卧龁”通过雁鸣和牛食的画面,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生态。
诗人自身境遇在“我行湖边路,霜冷刮病骨”中流露,行走在寒霜中,身体的病痛更加明显。接下来,“断堤沙水湿,屦滑常恐蹶”描述了路面湿滑,行走艰难的情景,表达了旅途的辛苦。诗人自述“残年垂七十,野处犹短褐”,表明自己已步入老年,身着简朴,生活困顿。
最后两句“穷死士所有,权门不可谒”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身为贫士,即使年老体衰,也无法进入权贵之家求助。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晚年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