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观若成何以验,人嘲人赞响排空
出处:《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明 · 董其昌
六根选择耳圆通,窍在无思自应中。
此观若成何以验,人嘲人赞响排空。
此观若成何以验,人嘲人赞响排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之二。董其昌是中国明朝晚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和藏书家,对禅宗思想有着深入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六根选择耳圆通,窍在无思自应中”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禅宗修行中“耳根圆通”的理解。所谓“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和认知能力;“耳根圆通”则是指通过听觉,达到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即在听闻一切声音时,能够不被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平和。这里的“窍在无思自应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没有刻意思考的情况下,自然地与世界万物相呼应,体现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境界。
后两句“此观若成何以验,人嘲人赞响排空”则表达了对于修行成果的检验标准。诗人提出,如果一个人达到了某种境界或理解,那么这种成就是否真实,是否为他人所认可,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个人内心的体验与感受,以及是否能真正地与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这里“人嘲人赞响排空”形象地描绘了外界评价的虚无,强调了自我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董其昌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于个人修行成果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