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
出处:《次秀野使君见寄》
宋 · 胡仲弓
分阃南来征弗庭,荐贤须到李阳冰。
不从沙漠去投笔,便向云山学负苓。
铃阁祇今增玺绶,路车何日饰钩膺。
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
不从沙漠去投笔,便向云山学负苓。
铃阁祇今增玺绶,路车何日饰钩膺。
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分阃:指分派职务或出征的地方。征弗庭:寻找贤能之人。
李阳冰:唐代书法家,这里代指贤才。
沙漠: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投笔:弃文从武,这里指放弃仕途。
负苓:背着草药,象征隐居生活。
铃阁:古代官署名,此处指朝廷。
玺绶:官印和绶带,象征权力和地位。
路车:高级官员所乘的车子。
钩膺:车轼,古代车厢前端的横木。
古剑:象征珍贵的才能或历史遗产。
下取:取出使用。
六丁:道教神话中的天神,常用来形容守护者或危险。
翻译
从南方而来寻求贤才,推荐人才必须找到李阳冰。不愿在沙尘中放下笔,宁愿像隐士一样采药山林。
如今铃阁增添了官印,何时才能装饰路车的车轼呢?
要妥善保管匣中的古剑,取出时务必小心六丁神将可能来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作品《次秀野使君见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南下任职的勉励和期待。首句“分阃南来征弗庭”描绘了友人受命南下治理边疆的情景,显示出使命的艰巨。接着,“荐贤须到李阳冰”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希望他能像古代贤臣李阳冰一样选拔贤能。
“不从沙漠去投笔,便向云山学负苓”两句,鼓励友人要有坚定的志向,不必效仿古人弃官归隐,而是要在边疆施展才能,如同负苓(一种药草)般坚韧不拔。这里寓言深远,富有激励意味。
“铃阁祇今增玺绶,路车何日饰钩膺”则祝愿友人在新的职位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荣誉和责任,期待他能早日功成名就。最后,“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以宝剑为喻,寓意友人应时刻准备,警惕可能面临的挑战,暗示有守护者(六丁)在侧,加强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比喻和典故,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望和鼓励,体现了宋诗的婉转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