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湖影两徘徊,曲折亭台映水开
出处:《三潭映月》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山光湖影两徘徊,曲折亭台映水开。
画舫载将裙屐至,疏钟穿过藕花来。
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静曾无到俗埃。
幽境最宜佳士隐,孤山应有惠思才。
画舫载将裙屐至,疏钟穿过藕花来。
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静曾无到俗埃。
幽境最宜佳士隐,孤山应有惠思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江南水乡画卷。首联“山光湖影两徘徊,曲折亭台映水开”以动态的笔触勾勒出山水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的美景,山色与湖水在光影中流转,曲折的亭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展现出一种和谐与流动之美。
颔联“画舫载将裙屐至,疏钟穿过藕花来”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场景的生动与细腻。画舫缓缓驶来,船上的人们穿着轻便的裙屐,踏着轻盈的步伐,仿佛与这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穿过盛开的荷花,增添了几分悠远与神秘的气息。
颈联“潭清惟有邀明月,地静曾无到俗埃”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此处环境的清幽与纯净。潭水清澈见底,只有明月邀请着它共舞,地面寂静无声,没有世俗尘埃的侵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尾联“幽境最宜佳士隐,孤山应有惠思才”表达了对理想栖居之所的向往,以及对智者、隐士生活的赞美。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最适合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心灵纯净的佳士隐居,孤山之上或许正孕育着能够深刻思考、洞察世事的智慧之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独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