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不息,两滴三滴
出处:《偈颂三十四首 其二十九》
宋 · 释如净
一滴不息,两滴三滴。
滴滴沥沥,连朝至夕。
变作滂沱勿奈何,山河大地衮风波。
总不出衲僧喷嚏一激,直得云开日出。
朗朗晴空吞八极,若还依旧水漉漉,浑家飘堕罗刹国。
稽首释迦,南无弥勒。
能救世间苦,观音妙智力。
滴滴沥沥,连朝至夕。
变作滂沱勿奈何,山河大地衮风波。
总不出衲僧喷嚏一激,直得云开日出。
朗朗晴空吞八极,若还依旧水漉漉,浑家飘堕罗刹国。
稽首释迦,南无弥勒。
能救世间苦,观音妙智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净的作品,名为《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九)》。它以雨水滴落的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佛法力量的信仰和期待。
诗中描述了雨滴从“一滴不息”到“连朝至夕”的积累,象征着烦恼和苦难的不断累积。随后,“变作滂沱”比喻人生的困境或世间疾苦的加剧,而“衮风波”则暗示世事的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坚信即使风雨再大,只要佛法如衲僧的喷嚏般一激,就能带来“云开日出”,象征着智慧和解脱的力量。
接着,诗人用“朗朗晴空吞八极”形容佛法的广大无边,如果世间仍陷于苦难,“水漉漉”的状态,就如家人陷入困境,亟需拯救。最后,诗人向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致敬,祈求他们以观音菩萨的妙智力来解救世间众生的痛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雨水的意象,展现了禅宗对于佛法能改变困境、带来光明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