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一笑成诗赋,不把风流学楚人
出处:《登重驿亭次余寒谷韵》
明 · 张天赋
劲节无妨远瘴侵,光风满眼拂香尘。
百年谁识纲常重,万里人甘道义贫。
野鹤谩酬青嶂梦,老龙深蛰碧潭春。
登楼一笑成诗赋,不把风流学楚人。
百年谁识纲常重,万里人甘道义贫。
野鹤谩酬青嶂梦,老龙深蛰碧潭春。
登楼一笑成诗赋,不把风流学楚人。
鉴赏
这首诗以“登重驿亭次余寒谷韵”为题,出自明代诗人张天赋之手。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尚道德与人格的赞美和追求。
首联“劲节无妨远瘴侵,光风满眼拂香尘”,以“劲节”象征坚韧不屈的人格,即使身处恶劣环境也不受影响;“光风”则比喻清正光明的品德,如同春风拂面,带来清新与希望。这两句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坚守自我品格的精神风貌。
颔联“百年谁识纲常重,万里人甘道义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纲常”指的是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道义”则是指为人处世的原则。诗人感慨于世事沧桑,百年的历史中,真正理解并坚守这些道德准则的人或许不多,但即便如此,人们仍然愿意为了道义而甘于贫困。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颈联“野鹤谩酬青嶂梦,老龙深蛰碧潭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向往与追求。野鹤在青嶂间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渴望;老龙深藏于碧潭之中,却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内心仍充满希望与生机。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尾联“登楼一笑成诗赋,不把风流学楚人”,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登高望远的瞬间,他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所见所感化为诗赋。同时,诗人强调自己不会效仿楚人的风流,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高尚情操。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个人品格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道德与人格的追求,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独立思考和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