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蓬莱隔沧海,毛羽不航人莫至
出处:《崇寿院霜钟双阁》
宋 · 韩松
吾闻海上多云气,万状千形各殊异。
人间亦有亦等奇,二钟之山盖其类。
高崖凌空上摩云,下有岩隙颇幽邃。
料应自古水泷濯,弹空蜂房悬师鼻。
玲珑断续瘦入骨,奇怪嶙峋复苍翠。
身如抵掌在灵谷,又若謦咳发深隧。
笙竽金石不一音,风浪翻腾随所寄。
我来天晴江面平,遂得优游访天秘。
低昂壈坎或攲侧,藤蔓盘旋青覆被。
遥知蓬莱隔沧海,毛羽不航人莫至。
归来困卧小蓬窗,梦想高天三十二。
人间亦有亦等奇,二钟之山盖其类。
高崖凌空上摩云,下有岩隙颇幽邃。
料应自古水泷濯,弹空蜂房悬师鼻。
玲珑断续瘦入骨,奇怪嶙峋复苍翠。
身如抵掌在灵谷,又若謦咳发深隧。
笙竽金石不一音,风浪翻腾随所寄。
我来天晴江面平,遂得优游访天秘。
低昂壈坎或攲侧,藤蔓盘旋青覆被。
遥知蓬莱隔沧海,毛羽不航人莫至。
归来困卧小蓬窗,梦想高天三十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崇寿院霜钟双阁的独特景象,诗人韩松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中钟楼的奇特风貌。他首先提到海上云气的变幻多姿,以此引出人间的奇观——二钟之山,其形状如同钟乳石,高耸入云,岩缝幽深,仿佛是自然的水石雕塑。钟楼犹如蜂巢般悬挂在半空,玲珑剔透,形态各异,既有瘦骨嶙峋的峻峭,又有苍翠欲滴的生机。
诗人进一步比喻钟楼如手掌置于灵谷之中,又似深隧中的咳嗽声,音乐旋律丰富多样,随风浪起伏。天气晴朗时,诗人得以悠然欣赏这神秘的景色,山势高低起伏,藤蔓缠绕,犹如覆盖着绿色的毯子。然而,尽管景色优美,崇寿院所在的蓬莱仙境却因遥远而难以抵达,只能在梦中追寻那高天之上的三十二重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崇寿院霜钟双阁的奇妙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深赞叹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