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
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
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仿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
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
我于鸱夷子,相去千馀岁。
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
登舻望远水,忽见沧浪枻。
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丽。
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
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
曾是无心云,俱为此留滞。
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
明晨去潇湘,共谒苍梧帝。
翻译
彩虹遮蔽了天空的光芒,哲人崛起以救世顺应时势诞生了夔龙般的贤才,开元盛世扫除阴霾
太微星宫开阔如金镜,君主端坐清静远方
轻尘聚于嵩山,象征着盛世的宏大志向
错误地颁发紫色诏书,献策于云端之上
奸邪迷惑了英明君主,忠诚之士被疏远
徘徊在宫廷内外,感叹时光匆匆流逝
还未写出像仲宣那样的诗篇,已先流露出贾谊般的哀伤
在秋江上扬帆,不为世俗所束缚
山海东倾,百川奔流不息
我与范蠡相隔千年,命运宽广而英才稀少
虽时空遥远,但同风共进,心意相通
登船远眺,忽然看见沧浪之舟
高尚之人从何而来,虚舟自在无依
他的衣着言行质朴古雅,文章华美动人
他邀请故乡的人,风度和道义未曾改变
顾侯深思熟虑,权子明辨是非
我们曾如无心的云,如今一同滞留在此
双萍漂浮不定,唯有孤鹤渴望振翅高飞
明日我们将前往潇湘,共拜苍梧之帝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和自由精神的特点。全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充满了哲理和深邃的情感。
开篇“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两句,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虹霓(彩云)遮蔽了天光,而哲人后的出现则带来了救世济人的意味,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继续描绘了一种天命所归、时代英杰的气象。夔龙是传说中能够乘云驾雾的神兽,而开元则意味着开创新的时代,扫除迷雾。
“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中的“太微”指的是星宿名,金镜则象征着明晰和纯洁。整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通达宇宙的境界。
“轻尘集嵩岳,虚点盛明意”中,“轻尘”暗示了诗人对俗世的态度,而“虚点”则是指心灵深处的启迪和领悟。整句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谬挥紫泥诏,献纳青云际”中,“紫泥诏”是皇帝颁布的文书,而“青云际”则象征着高远和自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束缚的轻蔑,以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描绘了一种宫廷斗争和权谋,而诗人似乎已经超然物外,不为其扰。
“仿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中,诗人自比于古代的文学大家,如仲宣(王粲)和贾谊,而自己的诗歌已经广泛流传。
接下来的数句:“挂帆秋江上,不为云罗制。山海向东倾,百川无尽势。”则描绘了一种乘风破浪、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描写。
“我于鸱夷子,相去千馀岁”中,“鸱夷子”是古代隐士,而诗人自比为此,表达了与世俗隔绝、超越时空的心境。
“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则表现了一种虽然时代不利,但仍然保持着高洁志趣和坚定的意志。
“登舟望远水,忽见沧浪枻。高士何处来,虚舟渺安系”中的“高士”是对诗人自我的称呼,这几句描绘了一种悠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丽。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则展示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尊崇,以及对于故乡情感的深厚。
最后,“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曾是无心云,俱为此留滞。双萍易飘转,独鹤思凌厉。明晨去潇湘,共谒苍梧帝。”则表达了一种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灵的观察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李白超凡脱俗、追求自由和高洁人格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