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出处:《天宫阁早春》
唐 · 白居易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前日晚登缘看雪,今朝晴望为迎春。
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曲尘。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
前日晚登缘看雪,今朝晴望为迎春。
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曲尘。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宫:指华美的高楼或朝廷的宫殿。高阁:高楼的楼阁。
何频:为何频繁,表示疑问。
耳目新:视听上的新鲜感。
晚登:夜晚登楼。
缘:因为,由于。
晴望:在晴天远望。
迎春:迎接春天。
林莺:指黄莺,常在树林中鸣叫。
筝柱:古筝上的弦柱,代指筝的音乐。
墙柳:墙边的垂柳。
晒曲尘:古代制作酒曲时晾晒的尘埃,这里借指酿酒活动。
三川:泛指河流,也可指古代三川之地,即黄河、洛河和伊河。
虚作主:像虚设的主人,无法主宰或享受。
白头人:老年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翻译
高高的天宫阁楼常常吸引我频繁登临,每次登高都让我的视听感到新奇。前一天晚上我登楼是因为要看雪景,今天晴朗的天气则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林中的黄莺在何处对着筝柱低吟,墙边的柳树是谁家的在晒曲子上的尘埃。
可惜那三川的美景像是虚设的主人,美丽的风光不再属于白发苍苍的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图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天宫高阁上何频,每上令人耳目新。"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临高阁,每次攀登都能给予他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莫测与诗人对美的追求。
"前日晚登缘看雪,今朝晴望为迎春。"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昨天夜晚观赏雪景和今天早晨期待春天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不同情趣,以及诗人对于新鲜事物的热切期盼。
"林莺何处吟筝柱,墙柳谁家晒曲尘。" 这两句描写了春日里鸟鸣箜篌之声和树影婆娑间晾晒的景象,通过对话语气的运用,让人仿佛能听见那隐约的琴音,感到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细微生命的关注。
"可惜三川虚作主,风光不属白头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即使是美丽如三川之地,也难免被世事变迁所掩盖,而这些美好景色并不属于年华已高的自己。这既是一种生命无常的情感流露,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面对时光流逝时的一份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