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
出处:《村居寄怀》
唐 · 齐己
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
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
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
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
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喻社会的动乱。尧代:尧舜时代,古代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退藏:退隐,避开世事。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教化:教育感化,使人心向善。
耕桑:耕种和养蚕,泛指农事活动。
道挫:理想的治国之道受到挫折。
时机尽:实现理想的机会已经过去。
禅留:禅让的故事流传下来。
话路长:关于禅让的话题很多,影响深远。
前溪:诗中提到的一条溪流,可能是诗人熟悉的地方。
早禾:早稻,成熟较早的水稻品种。
香:这里指稻谷的香气,象征田园生活的美好。
翻译
风雨如同尧舜时代,哪有心思归隐退避。各地诸侯推行教化,小国百姓自种田桑。
治国理念受挫时机已逝,禅让的故事却流传久长。
许久未经过前面那条溪流,忽然间闻到早稻的芳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风雨中仍坚守田园生活的场景。"风雨如尧代,何心欲退藏"表达了即便是在恶劣的天气里,也没有想要逃避或隐藏自己的想法。这里的"尧代"指的是上古圣王尧时期,这里的比喻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虽然艰难,但正如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一样,他也要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
接下来,"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的看法,即便是诸侯在外传播教化,他自己仍旧选择在田间劳作。这里的"下国"可能指的是较为偏远的地方,而非中央政权直接管辖之地,表明诗人更倾向于远离世俗纷争。
第三句"道挫时机尽,禅留话路长"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道挫"意指道路断绝,可能是比喻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而"时机尽"表明诗人认为当前的时代已经没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旧选择留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说着自己的故事。
最后两句"前溪久不过,忽觉早禾香"则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前溪"可能指的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小溪,而"久不过"意味着长时间以来都没有过往,这里暗示了一个宁静而又孤独的环境。随后的"忽觉早禾香"则是感受到了初夏时节麦子成熟散发出的香气,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生活的喜悦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的生活,不仅展现了诗人坚守个人理想的决心,也描绘出一幅宁静、自在又充满生机的田园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