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却笠人何在,不见临流别世诗
出处:《子期岩》
宋 · 周因
闻得当年华子期,闲敲石鼓动人时。
云门却笠人何在,不见临流别世诗。
云门却笠人何在,不见临流别世诗。
鉴赏
这首诗《子期岩》由宋代诗人周因所作,通过“闻得当年华子期,闲敲石鼓动人时”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象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华子期,传说中的知音,此处借指能理解音乐之美的高人。诗人想象着这位知音在闲暇时敲击石鼓,其声音动人心弦,仿佛穿越时空,唤醒了人们对美好音乐的向往。
接下来,“云门却笠人何在”一句,运用了云门山和戴斗笠的人作为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云门山,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而“却笠”则暗示着行者或隐士的形象,他们或许曾经在此留下足迹,但现在已无从寻觅。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那些能够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之人的敬仰。
最后一句“不见临流别世诗”,点明了主题,即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诗篇,或者说,这样的诗篇只能存在于心灵深处,是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这里的“临流”可以理解为面对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别世诗”则是指超越了世俗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诗歌。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