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出处:《和怀英雪诗 其二》
宋 · 李处权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注释
钩帘:窗帘或帘幕,代指窗外景色。远山:远处的山峦,象征着远方或自然美景。
蟹螯:蟹的大钳子,这里比喻事物的形状或特点。
尖团:形容蟹螯的形状,尖锐的部分和圆润的部分。
春晚:晚春时节。
岁寒:寒冬,形容艰苦的环境。
冰柱险:比喻诗句的艰深或结构的复杂。
玉壶宽:形容书房空间大,也可能暗指心境开阔。
柳絮:春天的柳絮,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无定。
漫:弥漫,这里指雪花满天飞舞。
翻译
纵然欣赏着窗外远山的景色,又有谁还会关心那如弯月的蟹螯呢。花瓣飘落,只觉得春天已晚,想起寒冬时节折断的竹子,不禁心生感慨。
诗句的结构如同冰柱般危险,书房中的我感到书斋的空间过于宽敞。
我当然明白柳絮为何随风飘散,但为何连青天也仿佛被漫天飞舞的雪花覆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和怀英雪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描绘一个春末时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纵赏钩帘面远山,蟹螯谁复问尖团。" 这两句通过“钩帘”和“远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意境。诗人在欣赏窗前挂着的带有花纹的帘幕和远处的山景时,并没有人询问那些细小而尖锐的事物(蟹螯),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琐事的心态。
"飞花空自嫌春晚,折竹应当念岁寒。"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春天的花瓣纷飞,但诗人却感到春日已迟,而自己也应在此时回忆过去的冬日寒冷,体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悟。
"句法一如冰柱险,书斋坐怪玉壶宽。" 这两句中,“句法”指的是诗歌的韵律与结构,而“冰柱险”则形容其严谨而不失锋锐。“玉壶宽”则是对书房内环境的一种描绘,表明诗人在宽敞舒适的书房中进行创作。
"固知柳絮因风起,何事青天亦受漫。" 最后两句通过“柳絮因风起”来形容春天柳絮随风飘扬,而“何事青天亦受漫”则是在表达即使是那清澈的蓝天,也似乎在无意间承受了世事的纷扰和混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艺术追求与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