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秃中山砚涤端,社中诗令不容宽
宋 · 王十朋
毫秃中山砚涤端,社中诗令不容宽。
难追老杜风骚手,徒费昌黎点勘丹。
搜我枯肠须鬓皓,吟公佳句齿牙寒。
自惭浅陋如曹郐,季子观风定不观。
难追老杜风骚手,徒费昌黎点勘丹。
搜我枯肠须鬓皓,吟公佳句齿牙寒。
自惭浅陋如曹郐,季子观风定不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知宗即席和端字韵三首》之一,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与对友人作品的赞赏,展现了其谦逊的品格与深厚的文学修养。
首联“毫秃中山砚涤端,社中诗令不容宽”,描绘了诗人使用秃笔在中山砚上磨墨的情景,暗示创作过程的艰辛与专注。同时,“社中诗令不容宽”则表达了对诗歌创作标准的严格要求,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严谨态度。
颔联“难追老杜风骚手,徒费昌黎点勘丹”,以杜甫(老杜)和韩愈(昌黎)为标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水平的谦虚认知,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既突出了古代诗人的卓越成就,也展示了诗人追求卓越的决心。
颈联“搜我枯肠须鬓皓,吟公佳句齿牙寒”,进一步深化了创作过程的艰难与对友人作品的深刻感受。诗人形容自己搜肠刮肚,尽管年华已逝,但依然执着于创作,而当读到友人的佳句时,却感到心寒,这既是对友人高超技艺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反思。
尾联“自惭浅陋如曹郐,季子观风定不观”,诗人自谦地将自己比作曹郐,认为自己的文学造诣远不及古人,表达了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识。同时,通过引用季子(季札)观风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影响,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季子一样,洞察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更体现了其谦逊、自省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