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
出处:《华幼圜以古隶见贻赋此报谢仍乞书国风》
明 · 王世贞
鸟翮山头王次仲,鸿都门下蔡中郎。
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
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
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
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
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
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华幼圜以古隶见贻赋此报谢仍乞书国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追思。
首联“鸟翮山头王次仲,鸿都门下蔡中郎”以“鸟羽”与“山头”描绘出书法之美,将书法家比作展翅飞翔的鸟儿,站在高耸的山峰之上,暗示着书法艺术的高度与自由。同时,“王次仲”与“蔡中郎”分别指代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次仲和文学家蔡邕,他们都是书法与文学领域的杰出人物,此处借以赞誉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颔联“似分晋季鹅池墨,流作梁清练水香”通过“鹅池墨”与“练水香”这两个富有诗意的意象,进一步赞美书法艺术的魅力。这里“鹅池墨”可能暗指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而“梁清练水香”则可能象征着书法作品如同清澈的流水一般,散发着香气,给人以美的享受。
颈联“柿叶过霜红满地,芭蕉含雨碧堆床”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书法作品的色彩与质感。红艳的柿叶与碧绿的芭蕉,分别代表了书法作品中的热烈与清新,展现出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尾联“二南须为纵横写,老去风人有面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诗歌(二南)的敬仰之情,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像古代诗人一样,无论在年轻还是年老之时,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记。这里的“面墙”可能象征着被遗忘或忽视,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世影响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世贞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书法艺术具象化,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