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中铅汞未成丹,血肉那能化羽翰
出处:《答文公索玉楼赋二绝 其二》
宋 · 何梦桂
鼎中铅汞未成丹,血肉那能化羽翰。
待得千年玄鹤去,上皇方御玉阑干。
待得千年玄鹤去,上皇方御玉阑干。
鉴赏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探讨了修炼与成仙的主题。首句“鼎中铅汞未成丹”,描绘了炼丹术士在尝试将低贱之物(铅汞)转化为珍贵之物(丹药)的过程,暗喻了追求精神或道德上的升华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接下来,“血肉那能化羽翰”一句,通过将人比作血肉之躯,表达了肉体难以直接转化为超凡脱俗的象征——羽翰,即翅膀,暗示了肉体与精神之间的鸿沟。
后两句“待得千年玄鹤去,上皇方御玉阑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玄鹤象征着高洁的灵魂或仙人,这里的“千年”不仅指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修炼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当千年之后,真正的灵魂或仙人离去时,上皇(古代帝王的尊称,此处泛指统治者或权威人物)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越,象征着只有在经历了长期的修炼与自我提升之后,人才能达到心灵的解放与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炼丹术的隐喻,探讨了个人修行与精神升华的艰难历程,以及最终达到超越世俗、实现精神自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