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
出处:《山隐居士赞》
宋 · 释大观
僧之形,人之英。
何所作兮畦衣常披,何所说兮玉麈常横。
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
其禀也灵,其施也平。
六窗自虚,万象自呈。
斯何人欤,岂不入山林而隐,不濯沧浪而清者耶。
何所作兮畦衣常披,何所说兮玉麈常横。
世情悠悠兮若秋云之淡,胸次了了兮悬秋月之明。
其禀也灵,其施也平。
六窗自虚,万象自呈。
斯何人欤,岂不入山林而隐,不濯沧浪而清者耶。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大观所作的《山隐居士赞》,通过对山隐居士形象的描绘,赞美了他的超凡脱俗和高尚品格。首句“僧之形,人之英”点出他的特殊身份,虽为僧人,却具有世俗英雄的气质。接着描述他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深邃的内心世界,如“畦衣常披”、“玉麈常横”,象征着他的简朴与智慧。
诗人以“世情悠悠”比喻世事纷扰,“胸次了了”则形容他的洞察力和内心的清明,犹如秋云淡泊、秋月明亮。他的禀性灵秀,行为公正无私,如同六窗洞开,接纳万物,又如万象在心,无所不包。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这位山隐居士的敬仰之情,认为他是那种可以遁入山林,超然物外,不染尘世污浊的人。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对隐士高洁人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