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
宋 · 赵蕃
松间谡谡冲浮埃,跫然谁能为余来。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
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
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
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
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
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
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
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
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注释
谡谡:形容松涛声。跫然:形容脚步声。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十载:十年。
辱持:承蒙携带。
金声:比喻人的才华或声誉。
吾曹:我们。
王子:对对方的尊称。
翻译
松林间沙沙声穿透尘埃,谁能为我带来那轻盈的脚步声?站在高处俯瞰,原本就已向下看,但有你的陪伴,感觉更加峻峭险峻。
这座山已有十年未至,如今频繁来访,已是第二次回归。
人生的许多事都如此,想要获取却往往愚蠢。
你捧着书信,像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但迫不及待地阅读,无需等待纸张翻到最后。
金石之声何需用力掷地有声,只有隐约的风声和山音中夹杂着哀愁。
我们若真痴心投入,没有你,怎能度过这些岁月?
明天我将把这番感受告诉你,王子,不仅是为了安慰你归去,更是为了告别时的赠言。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游山林的情景。首句“松间谡谡冲浮埃”,通过松涛声穿透尘埃,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清新与宁静。诗人感叹“跫然谁能为余来”,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惊喜之情。接着,诗人感慨山势峻峭,“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朋友的到来使原本的攀登更有意义。
诗人回忆过去十年未至此山,如今频繁登临,已是第二次返回。“兹山不到近十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频日能来已再回”则体现了友情的深厚。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怀,认为人生中的许多事都像登山一样,欲求必有所舍,过于执着并非智者所为。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一句,赞美友人带来的书信如同佳肴,无需等待结尾就急于阅读,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诗人以“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比喻友人的才华,即使不需大声张扬,其才华也自然流露,伴随着山风显得更加深沉哀婉。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和朋友们的痴情投入,如果没有这样的友谊,生活将失去乐趣。“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依赖。诗人决定将此情此景告知王子,不仅为了安慰友人,也是为了表达离别之际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登山的体验,寓言人生的哲理,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