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忝科第,一生心与布衣同
出处:《至节前一日六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少陵早是沧浪客,马援真成矍铄翁。
四十五年忝科第,一生心与布衣同。
四十五年忝科第,一生心与布衣同。
注释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任过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居长安南郊少陵原,故称‘少陵’。沧浪客:比喻杜甫早年的漂泊生涯。
马援:东汉名将,以老而有为著称,这里借以形容人的精神风貌。
矍铄翁: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四十五年:虚指多年,杜甫生于712年,到写这首诗时已接近晚年。
忝科第:谦辞,表示自己侥幸取得科举功名。
一生心:指杜甫一生的心志和情感。
布衣:平民百姓,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故称布衣。
同:相同,这里指杜甫始终保持着平民百姓的心态。
翻译
杜甫早年就像在沧浪江边的旅人,马援确实成为了精神饱满的老者。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古人、自省时光和个人志向的五言绝句。开篇“少陵早是沧浪客,马援真成矍铄翁”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游子(杜甫曾被称为“少陵野老”)和忠诚的将领(西汉名将马援),表明诗人对古人品格的仰慕。这里,“沧浪客”指的是杜甫,他早年就如同江海之中漂泊的游子,而“矍铄翁”则形容马援忠心不渝,如锋利兵器一般。
接着,“四十五年忝科第,一生心与布衣同”两句,诗人反思个人经历和志向。在这里,"四十五年忝科第"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或经历,而“一生心与布衣同”则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直与平民百姓相连,保持着一颗纯朴的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人的高尚品格和个人生命历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以及自身定位的深刻思考。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以及希望保持个人操守不渝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