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
出处:《同无咎遐叔文叔同游凝祥得游字》
宋 · 张耒
客子长安尘满裘,道人门馆自深幽。
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
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
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
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
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
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
注释
客子:旅居者。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长安城。
尘满裘:形容旅途劳顿,衣裘积满灰尘。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隐士或修行者。
门馆:住所或居所。
深幽:深远而幽静。
东风:春风。
拂地:轻轻吹过地面。
柳:柳树。
鸥: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俯首:低头。
一官:一个小官职。
真底事:到底为了什么呢。
倒囊:掏空袋子,比喻倾尽所有。
三百:虚指,表示数量多。
更何求:还需要追求什么。
读书挟策:手执书卷阅读。
君知否:你知道吗。
失性:丧失本性。
博塞游:赌博游戏,比喻沉迷于世俗的游乐。
翻译
旅居长安的客人衣裘积满尘土,道人的住所深藏而宁静。春风轻拂,千条柳树随风飘摇,平静的池塘上几只鸥鸟悠闲地游弋。
低头看看,做个小官到底为了什么,即使有三百金又能追求些什么呢?
你可知道,读书时手握书卷的情景,如今失去本性就像沉迷于赌博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的场景和心境。开篇“客子长安尘满裘,道人门馆自深幽”两句,设置了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于世的氛围,“客子”指的是游子,“长安”是古都之称,但这里更多指代遥远的地方。诗人穿着已被尘土覆盖的皮裘,表明他久未外出,而“道人门馆自深幽”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东风拂地千条柳,春水平池数点鸥”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春天的东风轻拂着地面,而成千上万的柳树在这春风中摇曳生姿;“水平池”则是诗人游历中的所见,水面平静如镜,偶尔有几只鸥鸟点缀其间。
再往下,“俯首一官真底事,倒囊三百更何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低头认真地做好一份工作,也不过是一种寻常不经心的事情;“倒囊三百”则意味着诗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但他却表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不再追求更多。
最后,“读书挟策君知否,失性还同博塞游”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提醒和自我安慰。这里的“读书挟策”意味着阅读古籍、筹划未来,“君知否”则是在询问对方是否了解这一点;而“失性还同博塞游”则是在表达,即便是迷失了本性的自己,也愿与友人共同在广阔的世界中漫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